欢迎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深挖林地潜力 这里的乡亲守住好生态、过上好日子

发布时间:2021年07月19日 10:19  浏览次数:5821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环境保护研究所食用菌研究室研究员刘宇在北京房山区大石窝镇辛庄村的林下复合种养模式示范基地新型菇棚

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多专业、多学科、多部门间的联合和渗透,盘活林地资源,挖掘林下经济产业多功能效益,有效解决造林长期效益和林农短期效益之间的矛盾。

秦向阳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成果转化与推广处处长

“看,这就是北京市著名的优质地方鸡种北京油鸡。”

在北京市林下经济试点乡镇——房山区大石窝镇辛庄村的林下复合种养模式示范基地,记者看到数千只健硕的北京油鸡悠闲自得的在散步,这种北京油鸡市场供应价格为一只160元,且供不应求。

“2020年,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北京将积极推进新型集体林场建设试点,完善退耕还林政策,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积极响应市政府号召,整合院6个所(中心)、8个科研团队,在房山区大石窝镇开展林下经济研究应用,取得了很好的示范效果。”7月5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成果转化与推广处处长秦向阳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放养北京油鸡增收又环保

“我们在林地分散建立若干小型鸡舍,实行低密度小群分散饲养。根据林地树种、间距、郁闭度等情况,科学设计小型散养鸡舍,不砍伐树木,不破坏林地,实现林下经济和生态环保有机结合,采用彩钢保温板或轻型保温材料建造,不硬化地面,不破坏土地。”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林禽复合研究团队负责人、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刘华贵说。

“这种模式的原理适宜林地建植生产性能高、鸡适口性好的优质人工草地(单播菊苣草地、单播红三叶草地、菊苣+多年生黑麦草+鸭茅混播草地等),按照适宜放养密度(100—120只/亩)实施草地划区轮换低密度生态放养北京油鸡,并适量补饲精料(较传统养殖节约精料补饲量15%以上)的养殖方式,辅以益生菌发酵床工艺消纳鸡粪,改善养殖环境和动物福利,最终达到林—草—鸡生态种养结合的高质量发展。”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林草禽复合研究团队负责人、北京草业与环境研究发展中心研究员孟林说。

2020年,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在房山区大石窝镇辛庄村实施林下草地低密度生态放养北京油鸡,林下草地建有21个养殖鸡舍,健康放养北京油鸡2000余只示范应用。

“北京油鸡年产蛋160—180枚,产蛋后可作为老母鸡上市,每只鸡年纯收入超过50—100元。每亩林地养殖100只油鸡,每亩林地可增收5000—10000元。”大石窝镇辛庄村林下种养基地负责人、辛庄村党支部书记崔自水算了一笔账。

“鸡群粪便可以培肥土壤,促进林木生长;小群分散饲养避免大群散养对林地生态的破坏;林间种草养鸡杜绝了杂草生长,无需人工除草;土壤中越冬害虫被鸡吃掉,明显减少林木病虫害。林下养鸡可显著减少林地管护成本,提高管护质量。”刘华贵说。

养殖食用菌高效利用林下废弃物

在北京市房山区大石窝镇辛庄村的林下复合种养模式示范基地,可以看到新型棚室结构、木耳立体吊袋高效栽培技术、虫害综合防控技术、多功能出菇装置在林下食用菌模式中的示范应用。

“在这个基地,我院6个所(中心)、8个团队共同进行技术支撑,开展林菌、林花、林草、林草禽、林下废弃物高效循环利用、林下经济生态评价等模式的试验示范。”该基地技术团队牵头人、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环境保护研究所食用菌研究室研究员刘宇告诉记者。

截至目前,该基地建设林地食用菌新型高棚13个(4000余平方米),试验示范了3个大宗优良品种(平菇、香菇、黑木耳)和11个珍稀优良品种(榆黄菇、猴头、黄伞、大球盖菇、灵芝、红平菇、玉木耳、黑皮鸡枞、杏鲍菇、秀珍菇、鲍鱼菇)及其配套高效栽培技术,总产值达40余万元。

就这样,刘宇团队在房山区蒲洼乡东村北京东村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等基地,示范了山区林下杏鲍菇和白灵菇春秋二季种植技术,提高了棚室利用率,延长了采摘期,提高基地综合效益。

“我们还示范了香菇免割袋保水膜出菇技术,降低菌棒水分散失,减少补水次数,节约人工生产成本。开展食用菌产品加工技术示范,提供蘑菇干粉加工设备及技术,开发蘑菇面食等新型食用菌加工品,提高了产品附加值。”刘宇说。

林下经济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而依托林下食用菌基地蘑菇鲜品和加工产品,当地农家乐“蘑菇宴”悄然兴起。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请来国内烹饪大师为民俗户讲解林地蘑菇烹饪技巧,开发了多个特色蘑菇菜品,助推当地民俗旅游业发展。

“目前,我们的基地已成为一二三产融合的特色农业亮点,并成为北京山区林下食用菌示范窗口。2020年基地产值达到200万元,解决村内就业35人;带动49户农家乐从事‘蘑菇宴’,户均增收达万元以上。”房山区蒲洼乡东村党支部书记孙广亮介绍说。

如今,在北京房山区周口店镇南韩继村、大兴区青云店镇六村等地,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打造的集林下食用菌生产、科普、休闲采摘于一体的综合性示范基地,年接待游客已达万人次以上。

2020年11月18日,国家发改委、国家林草局、财政部、科技部、农业农村部、自然资源部、人民银行等10部门联合发布《关于科学利用林地资源 促进木本粮油和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到2025年,促进木本粮油和林下经济产业发展的资源管理制度体系基本建立,有关标准体系基本涵盖主要产品类别,木本粮油和林下经济的产业布局和品种结构进一步完善,产业规模化、特色化水平全面提升,林下经济年产值达1万亿元。

“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难点在于综合性打造,它需要多专业、多学科、多部门间的联合和渗透,盘活林地资源,挖掘林下经济产业多功能效益,有效解决造林长期效益和林农短期效益之间的矛盾,减少政府对林地管护费用。文件的发布为我国林下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推动力。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很早就布局林下经济科学研究,在北京多个郊区县开展试验示范。”秦向阳说。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副院长王之岭介绍说:“2020年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我院响应市政府号召,在各所、中心多年来开展单项林下技术试验示范基础上,依托房山区大石窝镇为集体试点林场开展试验示范,从全院布局,整合各所、中心资源,统一在此打造林菌、林花、林禽单一及林草禽等组合模式,并且还引入林下废弃物高效循环利用和林下经济生态评价团队,研发出合理分布、立体间套、种养结合、互生共利、固土保水最优农林复合模式,实现研究、推广、生产一体化和经济、生态、社会效益最大化,将研究成果更好地应用于农林复合经营生产,推动一二三产有机融合,促进农林复合经营的可持续发展。”

“此种模式经过一年多的打造,已在北京市房山区大石窝镇初见成效,基地多次接待北京郊区和京外代表团队观摩学习。这种模式可以在国内准备发展休闲农业的林场优先示范推广,使得林下种植、养殖、旅游等复合经营融为一体,有效实现林业资源的共享和循环发展,提高林农收入和林下产业综合效益。”王之岭说。

Copyright © 2015 - 2021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京ICP备1303835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