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植物害虫研究室开展新型酰胺类杀虫剂四唑虫酰胺对番茄潜叶蛾的亚致死效应相关研究

发布时间:2024年09月25日 13:37  浏览次数:176

近日,我所植物害虫研究室科研人员在国际专业学术期刊Crop Protection(IF=2.8/中科院2区)在线发表了题为“Sublethal and transgenerational effects of tetraniliprole on the tomato pinworm Phthorimaea (=Tuta)absoluta (Lepidoptera: Gelechiidae)”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通过明确新型酰胺类杀虫剂四唑虫酰胺对重大入侵蔬菜害虫番茄潜叶蛾的亚致死效应及相关生化机制,为田间科学使用四唑虫酰胺和合理轮换用药防控番茄潜叶蛾提供理论依据。

重大入侵害虫番茄潜叶蛾于2017年入侵我国后,对我国番茄产业造成了巨大破坏。鉴于此,农业农村部于2023年将番茄潜叶蛾纳入《一类农作物病虫害名录》管理。四唑虫酰胺(Tetraniliprole)是拜耳公司开发的邻甲酰氨基苯甲酰胺类杀虫剂,是一种低毒、高效的新型双酰胺类杀虫剂,对鳞翅目、半翅目、缨翅目等害虫均表现出良好的控害效果。杀虫剂对害虫的亚致死效应在害虫综合治理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关于四唑虫酰胺对番茄潜叶蛾的亚致死效应的相关研究尚未见报道。为了解药剂亚致死剂量对番茄潜叶蛾生长发育、种群繁殖的影响及相关机制,促进综合治理工作,本研究明确了四唑虫酰胺对番茄潜叶蛾的亚致死效应,发现亚致死浓度四唑虫酰胺(LC10和LC25)处理后F0代和F1代幼虫发育历期显著延长,化蛹率、羽化率、雌虫繁殖力和卵孵化率显著降低;F1代中,平均繁殖力(F)、净增殖率(R0)、种群内禀增长率(r)等生命表参数显著降低,平均世代时间(T)增加;并且与生殖相关的TaVg TaVgR基因表达量经四唑虫酰胺处理后下调,而抗氧化酶系(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酶活活性升高。表明亚致死浓度的四唑虫酰胺通过影响番茄潜叶蛾的生存、发育和繁殖来降低其种群增长,具有很好的应用潜力。

植保所客座硕士研究生姚佳祺、渠成博士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黑龙江大学王宇光研究员、植保所王然副研究员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客座硕士研究生李昀忆、扬州大学罗晨教授、巴西维索萨联邦大学Raul Narciso Guedes教授共同参与了本次工作。该研究得到了北京市农林科学院青年科学基金(QNJJ202224)、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创新能力建设项目(KJCX20230432)的资助。

全文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261219424003818

Copyright © 2015 - 2021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京ICP备1303835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