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2023年5月7日,北京食用菌协会依托北京市食用菌创新团队联合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昌平区农业服务中心、昌平区农业技术推广站等单位在昌平区北京谷氏农业专业合作社主办了北京第一届食用菌文化节暨2023大球盖菇采摘季活动。本次活动目的是落实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发展林下种养,培育壮大食用菌产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精神,展示创新团队成果,将健康、营养、优质、新鲜、美味的食用菌食材送到北京市民的餐桌;活动主题是“发展林菇经济、绽放富民之花”,旨在示范推广团队林下大球盖菇珍稀品种和配套技术,促进林下经济发展,带动郊区农民增收致富。
中国食用菌协会刘伟副会长,北京市农业农村局马荣才副局长、科技处肖长坤处长、种植处陈连武处长、数字农业农村促进中心王永泉主任,昌平区政协明占学副主席和流村镇龚家银书记,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保所王守现所长,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杨立国站长,北京食用菌协会刘宇会长等单位领导,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北京、河北和天津食用菌创新团队岗位专家出席本次活动,来自天津、河北和北京10余家基地代表进行了食用菌产品成果展示。
马荣才副局长在致辞中表示,北京市农业农村局聚焦农业高质量发展和农业强国建设,建立了11个支撑全市农业优势产业全链条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北京市食用菌创新团队于2011年启动,以解决“种业卡脖子”问题为核心主导,开展主栽和珍稀食用菌优良品种的创制及优新技术研发应用。近年来,在食用菌创新团队技术支撑下,北京市食用菌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为促进郊区农民增收致富和保障首都菜蓝子工程发挥了重要作用。北京食用菌协会会长、北京市食用菌创新团队首席专家刘宇介绍,十三五以来,为解决食用菌产业发展面临的新挑战与新需求,创新团队先后共鉴定新品种12个,筛选品种81个,其中20多种主栽菇种装入北京市民的菜篮子,且能满足全年供应;金耳、羊肚菌等珍稀特色食用菌也在京郊引入并得到推广发展。在北京市食用菌创新团队技术指导下,北京谷氏农业专业合作社由养殖基地成功转型为蘑菇种植基地。创新团队初步整合集成了大球盖菇高产栽培技术,在该合作社闲置厂房试验示范,经实地测产,大球盖菇每平方米产量高达28斤,创造北京地区最高产量,并于2023年4月13日创新团队在合作社召开了现场观摩会,研讨交流其高产技术。此项技术还在北京其他郊区试验示范,同样取得较好效果,亩产量超6000斤,亩收入达万元以上;同时消纳了北京郊区农作物秸秆和果林修剪枝杈,解决了农林废弃物堆积造成的防火隐患和病虫害滋生,生产了高蛋白微生物类产品,变废为宝,实现了食用菌产业可持续发展和资源高效循环利用,而且还带动农民就业和增收。
本次活动参会代表现场观摩了谷氏合作社在食用菌创新团队技术指导下,利用闲置厂房和林下开展的榆黄菇、黄伞、玉木耳、灵芝、大球盖菇等珍稀食用菌试验示范,并体验了蘑菇采摘乐趣。活动主办方还邀请到北京农学会专家、科技特派员王云老师进行“吃的科普解读”,现场带领大家利用蘑菇食材烹饪特色菜肴,让乡村味道成为“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法宝。
北京食用菌协会和北京市食用菌创新团队将以本次活动为契机,将食用菌文化节打造成品牌活动,依托食用菌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和大健康产业发展。
Copyright © 2015 - 2021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京ICP备1303835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