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Institute of Plant Protection, Beijing Academy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Sciences,简称为植保所/BIPP)前身为1962年成立的植物保护研究室,为北京市属公益一类科研事业单位。

研究所以满足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植保技术需求和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为目标,重点围绕果树、林业、蔬菜等农作物的病虫草害发生规律与控制技术、绿色植保投入品的创制与应用、农药残留检测与标准制定、食用菌的选育和栽培技术等开展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技术示范推广。具有农业农村部“农药登记试验单位”资质,可对外承担农药登记试验服务。是农业农村部北方果蔬有害生物绿色防控重点实验室(部省共建)、北方果树病虫害绿色防控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食用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都市农林有害生物绿色防控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农业部食用菌产业体系平台北京综合试验站、中国-加拿大安全农业生产科学技术创新中心、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美国康奈尔大学葡萄病害研究联合实验室、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墨尔本大学害虫防控研究联合实验室等国家、省部级重要研发平台和国际合作研究机构的依托单位及北京植物病理学会、北京昆虫学会、北京农药学会、北京食用菌协会等多个首都重要专业学术团体的挂靠单位。

研究所面向首都和国家战略需求,紧紧围绕首都经济转型升级与国际化现代化一流院所发展目标,纳士招贤,加强青年人才培养。秉持“人才第一、学术为先、环境友好、氛围融洽”的工作理念,持续为深入开展科学研究创造各类便利条件,打造了一支理论基础扎实、实践经历丰富、业务能力较高的战略性人才团队。近年来的新进职工基本都是国内外重点名牌大学或知名科研机构的博士。目前职工163人(退休职工63人),在职职工中高级职称33人。国家级重点人才: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3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国家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4人、综合试验站站长1人、农业部杰出青年农业科学家1人;市级重点人才:青年北京学者1人、北京市创新团队首席专家2人、北京市百千万人才工程3人、北京市青年拔尖人才1人、北京市“高创计划”2人、北京市科技新星10人,北京市优秀人才12人等。另外先后有多人次荣获北京市优秀青年人才、北京青年五四奖章等重要社会荣誉。

研究所位于北京西三环美丽的昆玉河畔,办公总面积约10000平米,拥有多类专业化的生物实验室、分子诊断室、智能生物培养室、组培室、现代化温室等平台;建有职工活动室、茶水间、多功能会议室、讨论室、图书室等活动场所。全所现有固定资产过亿元。拥有三重串联四极杆气质联用仪、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便携式光合作用测量系统、Biolog微生物鉴定系统、生物分子成像仪、超景深三维显微系统、荧光显微镜、微滴式数字PCR仪、实时荧光定量PCR仪、全自动高效样品前处理系统、15L-150L生物反应器、双电极电压钳、昆虫轨迹分析仪等单价5万元以上大型仪器设备200余台(套)。十三五以来,全所承担各类科研项目270项(国家级科研项目94项,省、市级科研项目176项),发表论文281篇(SCI论文176篇),授权专利92项,北京市品种鉴定5项,主参编著作17部,获省部级科技奖励7项,制定颁布国家级、市级以上标准7项。在京郊和国内建立重点示范展示基地过百个,示范病虫害防控技术、新技术上百项,核心试验示范面积过10万亩;核心技术和品种聚焦京津冀、辐射到了山西、广西、辽宁、内蒙、新疆、西藏等30余个省份,产生了重大的社会和经济价值,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中华农业科技奖、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奖等国家和省部级重要科技奖励。

研究所学术氛围浓厚,精神风貌积极向上,氛围融洽。近年来先后荣获首都精神文明单位、北京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巾帼建功先进集体、北京市三八红旗集体、首都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随着国家《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的实施,植环所必将奋勇向前,日新又新,切实推动首都地区乃至我国绿色农业的健康发展。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曙光花园中路9号植物保护研究所

邮政信箱:北京2449-19

邮政编码:100097

电话:(010) 51503330

传真:(010) 51503899

网址:www.ipepbaafs.cn

电子邮箱:zbs@baafs.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