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青卫矛炭疽病病原菌多样性及其对杀菌剂的敏感性
发布时间:2024年06月24日 15:44浏览次数:300
冬青卫矛因其常绿、抗寒和耐旱的能力,是北京城市绿化中广泛种植的树种之一,然而炭疽病的危害严重影响其生长和生态价值。炭疽病是由Colletotrichum属真菌引起的一种叶部病害,发病时叶片上呈现出大量坏死斑点影响其光合作用,进而导致叶片干枯脱落,发病率4%~40%,危害严重时甚至整株枯死。目前,该园林树种病害研究报道较少,炭疽病病原菌的种群多样性、时空分布及致病力尚不清楚,高效杀菌剂缺乏。
团队连续两年在北京市9个区的55个地点采集了300余份冬青卫矛炭疽病样品,共分离获得了194株Colletotrichum菌株。研究首次揭示了北京地区冬青卫矛炭疽病的病原种群,发现其包含8种炭疽菌,明确了其中的3种优势病原(C.siamense、C. aenigma和C. theobromicola),并报道了3种炭疽菌(C. fructicola、C. grossum和C. hebeiense)首次危害冬青卫矛,解析了各病原菌在北京市各区的空间分布特征。本研究还首次系统地分析了不同地区冬青卫矛炭疽病的田间症状,并将其划分成10种类型,并明确了病害类型和病原菌的对应关系。此外,在众多病原菌中,C. theobromicola致病力最强,即使在无伤的条件下致病力也强于其他病原菌,是生产中需要重点防控的对象。团队继而以3种优势病原菌为靶标,筛选高效杀菌剂发现咪鲜胺和苯醚甲环唑对三种优势病原菌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导致处理后菌丝缩短、顶端分枝增加和扭曲,可在防控过程中应用。研究结果填补了北京地区冬青卫矛炭疽病菌生物多样性不明确、高效药剂缺乏的空白,为田间冬青卫矛炭疽病的科学防控提供技术支撑。
研究论文“Diversity of Colletotrichum species associated with anthracnose on Euonymus japonicus and their sensitivity to fungicides”发表于一区刊物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刘亚勇博士和已毕业硕士研究生谭晓倩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秦文韬副研究员和长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余知和教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相关研究得到了北京市农林科学院青年基金项目(QNJJ202313),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创新能力建设项目(KJCX201910),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改革与发展项目(ZBS202401)的资助。
全文链接:https://doi.org/10.3389/fpls.2024.1411625